@import url(nav.css);
近十年,随着全球化急速推进,影响所及,不少依赖本国生产粮食的国家,其农业以至农民的生计及生活受到巨大冲击。因全球化而产生的农业产业化丶传统农耕文化及人文关怀价值的失落丶自然生态受到破坏丶各种环境污染,加上都市人口超越乡郊农地面积所能应付的范围,同时大家亦开始遗忘农业的重要性。然而,农村与城市的关系乃是互为因果的。近年城市居民开始从食物质素丶个人健康,以及希望能维持食物安全而不再需要依赖廉价化石燃料,这些因素都促使大家去了解保存本土传统农业价值的重要,并确定它是城市永续生活的基石。
在西方,「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简称CSA)概念早於六十年代便出现,好些成功例子逐步印证这套理念——倘若能配合本土情况发展及作出合适的调整,便能够提升地区实践永续生活的能力,同时纾缓因全球化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例如食物里程(碳足迹)丶使用化肥农药所产生的污染丶食物安全丶纾缓化工农业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以至农村人口迁往城市,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它指社区的每个消费者对农场运作做出承诺,让农场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为该社区的农场,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这是一种城乡社区相互支持,发展本地生产丶本地消费模式的小区域公平经济合作方式。
「社区支持农业」又译为社区为本农业或社区协力农业,其概念於20世纪60年代起源於德国丶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现在,CSA已经在各地传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草根组织在实践CSA的同时,都发展出各自不同的经验。若希望进一步了解「社区支持农业」,可参考以下文章: